寄答新都汪仲嘉

离心忽怅然,倚杖望霜天。
南飞北雁行将尽,不见黄山一字传。
忆昨垂杨古渡头,啼莺两岸送行舟。
别来几日黄叶落,白云衰草寒悠悠。
君期我奋天池翼,岂谓长林方偃息。
日长无事掩柴门,惟有青山见颜色。
忆君归卧白云庐,日闭筠帘看道书。
涓子玉颜知不改,向平佳兴近何如。
我从蹈郭餐金液,渐向秋风生八翮。
黄山白岳游有期,为余净扫松间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朋友分别后的思念之情,语言朴实却充满画面感,像一封寄给远方好友的深情书信。

第一部分:孤独的思念(前四句)
诗人拄着拐杖站在霜天里,看着大雁都快飞完了,却始终没等到黄山(指代友人)的来信。"离心怅然"四个字直接道出内心的失落,就像我们等不到重要的人消息时那种空落落的感觉。

第二部分:回忆送别场景(接下来四句)
突然切换到回忆模式:当年在杨柳依依的渡口,黄莺啼叫中送友人乘船离开。用"垂杨古渡""啼莺送舟"这样鲜活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看到电影般的送别场景。而转眼间黄叶飘落、白云衰草的描写,又瞬间把人拉回现实的寂寥。

第三部分:两种生活状态(中间六句)
这里形成巧妙对比:
- 友人期待诗人能像大鹏展翅(天池翼),但诗人却像林中休憩的鸟(长林偃息),过着关门看山的闲散日子
- 想象友人归隐后(白云庐)的生活:拉上竹帘读道书,像古代仙人涓子一样保持年轻心态,又关心友人向平(可能指共同朋友)的近况
这种双向牵挂特别真实,就像现代人互相惦记对方"最近过得怎么样"

结尾:未来的约定
诗人说自己正在修炼(餐金液),等到秋风吹起时就能长出翅膀(生八翮)。最后两句最动人:约好要去黄山白岳同游,让朋友提前打扫好松树下的石头。这种具体的生活化约定,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体现真挚友情。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的vlog:有霜天雁阵的空镜头,有闪回的古渡送别,有对朋友日常的想象,最后定格在"记得帮我留座位"的温馨约定。把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思念主题,写得既有仙气又接地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