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偶书》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社会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直白,情感真挚,通过几个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首联"閒看是斯文,无秦擬自焚":作者闲来观察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发现他们就像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一样虚伪做作。"斯文"在这里带有讽刺意味,指那些装模作样的读书人。
颔联"病来兼万事,休去负深云":生病时觉得所有事情都变得沉重,想要归隐山林,却又觉得辜负了高远的理想。"深云"象征崇高的精神追求。
颈联"直语时多忌,幽肠俗不分":说真话常常招来忌讳,内心深处的想法世俗之人根本无法理解。这两句直白地道出了正直文人在现实中的困境。
尾联"如何麋与鹿,犹此傍人群":用麋鹿比喻自己,明明是属于山林的动物,却不得不混迹在人群中。这个比喻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孤独感。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将虚伪的"斯文"与真诚的自我对比,将世俗社会与理想境界对比,最后用麋鹿的意象强化这种对比。诗人通过这些对比,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诗中"直语时多忌"等句子,至今仍能让人感受到说真话的不易,具有超越时代的现实意义。
林逋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