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刻画了一位老兵的倔强形象,读起来像在听一位老战士的自述。
开篇"不把雕刀卖"就很有冲击力,老将军说宁可饿死也不卖武器,就像现代退伍军人把军功章当命根子一样。第二句回忆当年夜袭敌营的英勇,两个短句就把老兵的骨气和战功都立住了。
中间四句是老兵的自证:虽然老了但饭量不减,身体硬朗能上马,眼神还好得能看清天上的大雁。这些细节特别生活化,就像老人拍着胸脯说"别看我现在这样,当年可是...",让人感受到他急于证明自己的焦虑。
最后两句最心酸:因为打仗太多反没人信他是老兵,只能指着伤疤给人看。这就像现在的抗战老兵拿出伤痕却被质疑"是不是真的",道尽了英雄迟暮的无奈。箭伤本应是荣誉勋章,此刻却成了卑微的证据。
全诗没有华丽词藻,但通过"饭量""上马""看雁""伤疤"这些接地气的细节,把一位不服老又不得不服老的军人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想证明自己却无人理解"的孤独感,让读者既敬佩他的坚韧,又为他的遭遇心酸。
朱继芳
建宁建安人,字季实,号静佳。理宗绍定五年进士。工诗,时人多所称引。有《静佳乙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