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相禅林
平生登览兴,尤剧事幽讨。
金陵佛都会,缔构各精好。
谒客城西隅,霜天初破晓。
拭翳试北睐,一刹茁林表。
肩舆犯丛薄,夹路吟翠筱。
结束入曲折,穷探开旷杳。
西园最间敞,骚魂洁蘋藻。
纷纷宋景徒,剽艳得香草。
庙貌偶然耳,对辄忧心捣。
南荣更轩秀,杰阁俯飞鸟。
钟阜拳石缩,当槛万绿绕。
波委湖云潏,炊杂寒烟袅。
鸡鸣又其北,晨镜修蛾媌。
老桂南中繁,处处香云渺。
一亭翼其东,月夜裾曳缟。
阳雁宾白露,秋色妒红蓼。
鱼语池蒲隔,鸦翻林叶槁。
苾刍善侑客,口角粲凉燠。
精茗瀹珠流,饤盘登栗枣。
我性习疏散,麋鹿恣放夰。
问讯佛田丰,土宜况善稻。
愧乏饔飧资,儒食恒不饱。
托钵与汝同,养福计独巧。
梵俗沿六代,荣华逾黺璪。
谋生学出世,此理堪绝倒。
杖作云山主,精舍供𡊅扫。
时来相攀援,亦足拓孤抱。
谈禅均未能,皈依喜较早。
一笑出门别,异同自孔老。
赢得即景诗,相贶良不少。
金陵佛都会,缔构各精好。
谒客城西隅,霜天初破晓。
拭翳试北睐,一刹茁林表。
肩舆犯丛薄,夹路吟翠筱。
结束入曲折,穷探开旷杳。
西园最间敞,骚魂洁蘋藻。
纷纷宋景徒,剽艳得香草。
庙貌偶然耳,对辄忧心捣。
南荣更轩秀,杰阁俯飞鸟。
钟阜拳石缩,当槛万绿绕。
波委湖云潏,炊杂寒烟袅。
鸡鸣又其北,晨镜修蛾媌。
老桂南中繁,处处香云渺。
一亭翼其东,月夜裾曳缟。
阳雁宾白露,秋色妒红蓼。
鱼语池蒲隔,鸦翻林叶槁。
苾刍善侑客,口角粲凉燠。
精茗瀹珠流,饤盘登栗枣。
我性习疏散,麋鹿恣放夰。
问讯佛田丰,土宜况善稻。
愧乏饔飧资,儒食恒不饱。
托钵与汝同,养福计独巧。
梵俗沿六代,荣华逾黺璪。
谋生学出世,此理堪绝倒。
杖作云山主,精舍供𡊅扫。
时来相攀援,亦足拓孤抱。
谈禅均未能,皈依喜较早。
一笑出门别,异同自孔老。
赢得即景诗,相贶良不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金陵(南京)城西游览佛寺的所见所感,充满禅意和自然之美。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寻幽探胜的兴致
开头写作者平生最爱探访幽静之地,尤其喜欢佛寺的清净氛围。清晨霜天,他擦亮眼睛向北望去,看到一座寺庙矗立在林间。他坐着轿子穿过竹林小路,一路欣赏着曲折幽深的景色。
2. 寺庙的精致与历史感
诗中提到"西园"开阔,"南荣"高耸,站在阁楼上能俯瞰飞鸟,远眺钟山像拳头大的石头,周围绿意环绕。湖面波光粼粼,炊烟袅袅,鸡鸣寺的晨景如同女子对镜梳妆。这些描写展现了寺庙建筑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感,也透露出六朝古都的历史底蕴。
3. 秋日禅意
诗中用老桂飘香、月夜亭台、白露秋色、红蓼争艳、鸦翻枯叶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秋日禅寺图。僧人用清茶和栗枣招待客人,更添几分雅致。
4. 出世与入世的思考
作者自比散漫的麋鹿,感叹自己作为读书人却常常吃不饱,和化缘的僧人处境相似。他调侃说僧人"谋生学出世"的做法很矛盾,但也承认寺庙能让人暂时放下烦恼,拓展心胸。最后他笑谈自己虽不懂深奥的禅理,但很早就喜欢佛门清净,写诗记录眼前美景就是最好的收获。
全诗的魅力在于:
- 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寺庙的幽静美景,画面感极强
- 通过对比僧人与文人的生活,表达对世俗的幽默反思
- 语言清新自然,既有"杰阁俯飞鸟"的壮阔,也有"月夜裾曳缟"的柔美
- 结尾的"一笑出门别"显得洒脱,表明作者不求深究佛理,只享受当下的诗意
这就像现代人周末去古寺游玩,既欣赏风景,又有些人生感悟,最后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的感觉——古人用诗记录这种体验,我们则用手机,但那份寻找心灵宁静的渴望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