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五题(并引) 其五 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朝时期一位词臣,在后来的生活变迁中,他的宅院已经不再,只有秦淮河水依然碧绿。诗人通过这个场景,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感慨。

具体来看:

1. 南朝词臣北朝客:这里指的是一位在南朝时期担任词臣(即文人)、创作了许多诗文的人,在后来的朝代(北朝)中流落为普通百姓或客居他乡的人。

2. 归来唯见秦淮碧:这位曾经显赫的词臣,当他再次回到故地时,看到的却是秦淮河那一片碧绿水面。这里的秦淮河是指南京著名的河流,它的碧绿象征着曾经的繁华和宁静。

3. 池台竹树三亩馀:这里指的是词臣曾经拥有的一些美好的园林景色,包括池塘、亭台楼阁、竹林和树木。这些景物占据了大约三亩多的土地,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家园的怀念。

4. 至今人道江家宅:到了今天,人们仍然传颂着江家的这座宅院,它曾经是词臣的居所,现在也成为了人们谈论的历史遗迹。这里“至今人道”意味着这一片景色和这段历史还在被人们铭记和传颂。

整首诗通过词臣的境遇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更迭和社会变迁的感慨。江令宅作为南朝时期的名宅,如今只剩下碧绿的秦淮河和前来缅怀的文人墨客,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的恒久,更体现了人事的无常和时代的变迁。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