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花

朱蕊离离傍露檐,春葱剪叶碧于蓝。
虚传蠲忿欢能合,不悔飞蓬首自甘。
长日高堂应寿母,佳名小妇爱宜男。
庭前虚种忘忧草,万斛閒愁疗未堪。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萱花(又名忘忧草)为主题,通过描绘花的形态和寓意,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前两句写萱花的外形:金色的花蕊低垂在沾露的屋檐旁,叶子像春葱般翠绿,比蓝天还要青翠。这里用"春葱"比喻叶子的鲜嫩,用"碧于蓝"强调色彩的浓郁,画面清新明丽。

中间四句转向萱花的象征意义:
- 古人说萱草能消除烦恼带来欢乐,但诗人认为这只是传说("虚传"),暗示快乐并非来自外物。
- 萱草甘愿像飞蓬一样随意生长,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 将萱花献给母亲("寿母"),寄托对母亲长寿的祝愿。
- "宜男"指古代认为萱草能助人生男孩,这里借指普通妇女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即使庭院种满忘忧草,也难以消除心中万千愁绪。诗人通过这种反差告诉我们,真正的忧愁不能靠外物解决,需要直面生活。

全诗妙在将常见的萱花写出新意,从赞美外形到质疑传说,最终落在"愁绪难消"的人生体悟上。语言如"春葱剪叶""万斛閒愁"既形象又通俗,把对母亲的深情与人生感慨自然融合,读来亲切有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