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

为驱冻馁未曾安,舌腐唇焦立杏坛。
拙者苦无奇思发,异书还向暮年看。
醉邀皓月常为伴,倦卧孤衾倍觉寒。
那得仔肩从此卸,绿杨深处学垂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述怀》是一位教书先生晚年时对自己人生的感慨,字里行间透着辛酸与无奈,却也藏着几分洒脱。

1. 生活艰辛的教书匠
前两句直接道出他的困境:为了吃饱穿暖不得不奔波劳碌,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舌腐唇焦")。"杏坛"是孔子讲学的地方,这里代指教书职业。他自嘲是个笨拙的人,写不出惊艳的文章,直到老了还在读冷门的书("异书"),说明他一生勤恳却始终不得志。

2. 孤独的晚年生活
中间两句画面感很强:喝醉了只能邀请月亮作伴,累了蜷缩在单薄的被子里更觉寒冷。这里用"皓月"和"孤衾"的对比,突出他无人理解的孤独。教书先生清贫的形象跃然纸上。

3. 渴望自由的退休梦
最后两句是全诗亮点:他幻想着哪天能卸下肩上的重担("仔肩"指责任),去杨柳岸边悠闲钓鱼。这个"绿杨深处学垂竿"的愿望,看似闲适,实则暗含心酸——忙碌一生,连最简单的自由都是奢望。

诗的魅力在哪里?
它用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普通人的真实处境:为生计挣扎的疲惫、才华不被认可的苦闷、晚年孤寂的凄凉,以及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这种"平凡人的叹息"容易引发共鸣,尤其是最后钓鱼的想象,在无奈中透出一丝幽默和豁达,让全诗不至于沉溺在抱怨中,反而有了苦中作乐的生活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