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枯木成禅师赞
扬广山头种性,雷衡洞里根苗。
法云明暗体露,道林知见香飘。
试问春风吹不起,何如黄河冻连底。
十分似九不欲全,一身两号只这是。
大千戏以一尘摄,又譬此尘取空劫。
置于掌间剔突圞,挝鼓升堂普请看。
法云明暗体露,道林知见香飘。
试问春风吹不起,何如黄河冻连底。
十分似九不欲全,一身两号只这是。
大千戏以一尘摄,又譬此尘取空劫。
置于掌间剔突圞,挝鼓升堂普请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用生动的自然意象和禅宗哲理,描绘了一位得道禅师的精神境界。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修行根基
前四句用"山头种性""洞里根苗"比喻禅师修行的本源,像高山上的种子、深洞里的树苗一样扎根深厚。"法云明暗""道林知见"则展现禅师已参透光明与黑暗的本质,智慧如花香自然散发。
2. 禅机问答
中间四句通过两个对比展现禅理:春风虽柔却吹不动厚重事物,黄河冰封却暗藏流动生机,说明表面矛盾的事物本质相通。"十分似九"暗示完美中保留缺憾才是真圆满,"一身两号"指禅师超越名相束缚。
3. 宇宙观照
后四句用夸张的宇宙视角:把大千世界缩为一粒尘,将漫长时空比作一瞬。禅师像把玩掌中物般从容应对纷扰,最后"挝鼓升堂"邀请众人共同参悟,体现禅宗直指人心的教学方式。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禅理转化为可感的自然画面:种子、春风、黄河、尘沙等意象,让读者通过具体事物领悟"万物一体""超越对立"的禅意。最后开放式的结尾,如同禅师敲响醒世之鼓,邀请每个读者参与这场心灵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