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江宁郡丞王石丈运饷入蜀(鼐座师王文庄公之子)
使传驱天府,家声长地官。
书名留御墨,急病在衷丹。
行受专城寄,宁辞报国难。
天从秦岭窄,身入栈云寒。
转饷千峰里,传餐万木端。
才猷经事大,体骨积劳安。
忆昔趋阶序,初欣见羽翰。
山邱嗟岁往,风义值江干。
短发飘藤架,长歌共药阑。
亭皋春寂寞,阁道路巑岏。
凉燠车中换,情怀事外宽。
吾衰君自壮,谈笑去征鞍。
书名留御墨,急病在衷丹。
行受专城寄,宁辞报国难。
天从秦岭窄,身入栈云寒。
转饷千峰里,传餐万木端。
才猷经事大,体骨积劳安。
忆昔趋阶序,初欣见羽翰。
山邱嗟岁往,风义值江干。
短发飘藤架,长歌共药阑。
亭皋春寂寞,阁道路巑岏。
凉燠车中换,情怀事外宽。
吾衰君自壮,谈笑去征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鼐写给老师王文庄公的儿子王石丈的送别诗。全诗通过送别场景,赞颂了王石丈的才能与品格,同时流露出深切的关怀之情。
诗的开头先夸赞王石丈出身名门("家声长地官"),是朝廷重臣之子,曾受皇帝赏识("书名留御墨")。接着写他临危受命,不辞艰险为国效力("宁辞报国难"),展现了他的担当精神。
中间部分生动描绘了入蜀路途的艰险:秦岭山路狭窄("天从秦岭窄"),栈道高耸入云("身入栈云寒"),运送军粮要穿越千山万岭("转饷千峰里"),在荒山野岭中用餐("传餐万木端")。这些描写既突出了任务的艰巨,也反衬出王石丈的勇气。
后段转入回忆与感慨。诗人想起当年初见王石丈时的情景("初欣见羽翰"),感叹时光流逝("山邱嗟岁往")。在江边送别时,两人把酒言欢("长歌共药阑"),但想到前路艰险("阁道路巑岏"),又不禁担忧。
结尾处情感复杂:一方面安慰王石丈放宽心("情怀事外宽"),一方面又羡慕他正值壮年("吾衰君自壮"),最后以"谈笑去征鞍"作结,既是对友人乐观态度的赞许,也暗含祝福之意。
全诗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既展现了友人临危受命的英雄气概,又流露出真挚的关怀之情。通过对比秦岭险路与把酒言欢的场景,更凸显了这份情谊的珍贵。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