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阁部祠

尚馀抔土枕荒汀,冢树萧萧战血腥。
末路愁呼大丞相,初心思挽小朝廷。
时危未可无安石,事去先惊有陨星。
拟把乌金铸螭魅,马程番与阮怀宁。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史阁部)的祠堂,通过荒凉的景象和悲壮的历史回忆,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时局的感慨。

前两句描绘祠堂的荒凉:只剩下一抔黄土孤零零地躺在荒芜的河岸,坟头的树木在风中萧瑟,仿佛还带着当年血战的腥气。这里用"战血腥"三个字,一下子把读者拉回到惨烈的战场。

中间四句写史可法的悲壮事迹:在明朝即将灭亡的绝境中,他像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大丞相)一样苦苦支撑;他最初的理想就是要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小朝廷)。诗人感叹:危难时刻需要像东晋谢安(安石)这样的能臣,但史可法却像陨落的星辰一样突然牺牲。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愤慨:他恨不得用乌金(黑铁)铸成镇压奸邪的螭魅(传说中能辨忠奸的神兽),把马士英、阮大铖(马程番、阮怀宁)这些祸国殃民的奸臣统统镇压。这两个人是导致南明灭亡的罪魁祸首。

全诗用对比手法:一边是孤坟荒树的凄凉,一边是英雄的壮烈;一边是忠臣的牺牲,一边是奸臣的误国。诗人通过这种强烈反差,既歌颂了史可法的忠义,也鞭挞了误国奸佞,更透露出对明朝灭亡的痛心。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