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武功有贞

武功志高诡,其才更飚飘。
晓畅兵农事,旁谙占测术。
明兴治渠者,公纻迥无匹。
婉婉金闺彦,忽受中丞节。
黄河自天来,出陕势逾疾。
挟彼雍豫流,何知济汶域。
沙湾日撼摇,张秋莽滔泆。
行役岂惮烦,源流究纤悉。
仪图万年利,遑耽八年逸。
渠匪广济名,闸有通源实。
高地堰厥冲,安流疏其隰。
堙阿逮曹郓,沮洳变禾穑。
神秘抉水性,专勤念民力。
计食五万钱,核工三百日。
卓哉河渠碑,允矣太史笔。
惜哉百年来,斯猷遂无述。
河臣总金钱,天子念沟洫。
水衡一以空,黄流至今汩。
漕艘虞咽喉,陵寝郡薄蚀。
何当公再生,宽我忧心忄出。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明代水利专家徐有贞治理黄河的故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8句): 诗人先介绍徐有贞是个才华横溢但性格特别的人,既懂军事农业,还会占卜测算。作为京城文官突然被派去治水,当时黄河从陕西奔腾而下,在山东沙湾、张秋等地泛滥成灾。这里用"黄河自天来"的夸张说法,突出水势凶猛。

第二部分(中间16句): 详细描写徐有贞的治水过程。他不怕辛苦实地考察,用八年时间设计出完善方案:修建广济渠、通源闸,在高处筑堤坝,低处疏通河道,把曹县、郓城等沼泽地变成良田。特别提到他只花了五万贯钱、三百天工期就完成工程,还立碑记录。诗人称赞他既懂水性奥秘,又真心为民着想。

第三部分(最后8句): 诗人感叹百年后没人继承徐有贞的治水方法。现在治河官员只顾贪钱,朝廷虽关心水利但国库空虚,导致黄河至今泛滥,威胁漕运和皇陵安全。最后发出"真希望徐公能复活"的感慨,表达对现状的忧虑。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用具体数字和工程细节,把一位实干水利专家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最打动人的是最后现实的无奈感叹,让古代治水能臣的形象更加鲜明,也暗含对当时官僚腐败的批评。语言上既有"滔泆""沮洳"等专业词汇展现治水场景,也有"何当公再生"这样直白的呼唤,古今结合很有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