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诛孛罗帖木儿
国步虽微蹇,天心自可稽。爪牙翻噬啖,宗社欲颠挤。
蔽日朱旗入,连郊铁骑嘶。紫垣通猰貐,玉座接鲸鲵。
圣哲元无惑,晨昏且暂携。济河声杳杳,幽蓟色凄凄。
密诏亲传罢,中军气欲迷。登坛惟慷慨,抚剑亦悲凄。
敌忾心逾切,勤王力自齐。义声驱海岳,直气决云霓。
减灶秋烟薄,吹笳夜月低。指麾容草草,进退合祈祈。
忌器非忘鼠,忧苗更惜稊。逆徒从剪伐,元恶待屠刲。
肘腋能无意,神灵况夹批。吕侯初受命,董卓已燃脐。
云雨苏烦热,江河濯障堤。万方深慰望,九庙实安栖。
天阙归龙种,云山识马蹄。问安纡玉趾,视膳入金闺。
膝下欢仍旧,中宫乐未睽。清秋多宴会,仙仗日东西。
宫女花垂鬓,都人酒满捭。里闾闻笑语,灯火杂孩提。
白日依中道,青春入故畦。远人来服食,绝域尽航梯。
世祖功如在,今王敬日跻。鼎彝铭将相,衽席措黔黎。
淮海休波浪,湖湘尚鼓鼙。既闻诛柙虎,莫自学醯鸡。
桀逆忘身首,忠贤荷璧圭。休同隗嚣辈,终误一丸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用生动的战争场面和细腻的情感变化,展现了正义战胜邪恶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危机与阴谋
开篇用"国运虽然艰难,但天意可察"引出背景,描写叛军像猛兽般撕咬国家根基("爪牙翻噬啖")。叛军的红色旌旗遮蔽阳光,铁骑遍布郊野,甚至渗透到皇宫内部("紫垣通猰貐"指皇宫混入怪兽),把皇帝宝座变成凶兽聚集地。这些比喻生动展现了国家危在旦夕的处境。
二、正义的反击
中间部分笔锋一转,描写皇帝秘密部署平叛。将领们登坛誓师时慷慨激昂("登坛惟慷慨"),士兵们吹着胡笳在月夜进军。诗人用"义声驱海岳"形容正义之师的声势浩大,用"直气决云霓"表现将士们的气势冲天。这里通过夜战场景和天地异象的描写,烘托出平叛行动的正义性。
三、胜利与新生
后半段用董卓被杀的历史典故("董卓已燃脐")比喻叛军首领伏诛,描写叛乱平息后国家重获新生。百姓恢复生活("都人酒满捭"指街头酒肆热闹),宫廷重现欢乐("宫女花垂鬓"),连远方异族都来朝贡。最后将这场胜利比作世祖皇帝的功绩,告诫后人要铭记忠贤,不要学那些狂妄自大之徒。
全诗最精彩的是战争场景的动静结合:既有"铁骑嘶鸣"的震撼,又有"吹笳夜月"的肃杀;既写"抚剑悲凄"的壮烈,又写"灯火孩提"的温馨。通过这种强烈对比,展现了从动荡到安定的完整过程,让读者仿佛亲历了一场惊心动魄又大快人心的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