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没问题,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挽李楼峰 其二》是一首以悼念为主题的诗歌,诗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让我们来一起逐句解析这首诗。
首联“短椠传边警,长篇罄亩忠。”中,“短椠”是简短的书写工具,“边警”指的是边疆的警报,这里可能暗指李楼峰曾经参与过的军事行动或边事;“长篇”代表他的文章,“罄亩忠”则表达了他的忠诚。这一句概括了李楼峰的一生,既参与国家大事,又留下许多忠诚的篇章。
颔联“危邦韬昼锦,剧盗剪春葱。”中,“危邦韬昼锦”意味着在危机四伏的国家中,他像白昼的锦绣一样,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剧盗剪春葱”则可能形容他面对困难和挑战,像切割新鲜的春葱一样果断和勇敢。
颈联“地隔几庐舍,天怜两秃翁。”中,“地隔几庐舍”可能表示他和逝者虽然地处不同,但情感相连;“天怜两秃翁”则表达了他对逝者的同情和怀念,这里的“秃翁”可能指年老的或者遭遇不幸的人。
尾联“而今吾后死,作传岂能工。”中,“而今吾后死”表示诗人自己还活着,但已经有人离世;“作传岂能工”则表达了自己虽然想为逝者写传记,但可能无法完全表达出他的精神和事迹。这句诗充满了诗人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遗憾和无力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李楼峰的敬仰和怀念之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描绘,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的赞美和对他的精神事迹的敬仰。同时,诗中也有一些对人生无常和遗憾的感慨。这首诗的语言生动且富有感染力,读起来令人感动。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