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宋颂九首·汤汤》用对比手法展现了蜀地交通与政治的变化,歌颂了宋朝开国功绩。
前四句通过"昔"与"今"的强烈对比:过去蜀道险阻人迹罕至,如今道路畅通无阻。这里"王道荡荡"既指道路平坦,更暗喻国家治理有方。
中间两句"尉候一置,朝贡相望"用具体事例说明变化:设立边防哨所后,各地使者带着贡品络绎不绝地往来。最后两句直接赞美宋太祖(皇祖),说他崇高的品德声名远播。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交通变化象征国家统一
2. "巍巍皇祖"的比喻既显尊崇又不失亲切
3. 短短八句就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升华,从修路说到治国
这种把国家建设成就归功于领导者的写法,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传统颂诗的典型特点。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