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从繁华都市回归自然山林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由隐居生活的渴望。
前四句用清新自然的意象勾勒出一幅世外桃源:清澈的溪涧处处幽深,诗人早早脱下官服("萝衣"代指官服),像东汉隐士庞德公一样隐居在鹿门山,把这片山水当作蓬莱仙岛。这里用"玉涧""蓬岛"等美好意象,突出隐居之地的纯净神圣。
后四句形成强烈对比:虽然怀念京城的热闹生活,但更爱云山之间的自在。最后发出灵魂拷问:什么时候能像陶渊明一样辞官归隐("赋归来"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典故),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采摘仙草、追求长生?"拾瑶草"这个动作,象征着对超脱世俗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全诗通过"京国游"与"云山好"的对比,揭示了物质繁华与精神自由的抉择。诗人用通俗的山水意象(溪涧、云山)和常见典故(鹿门、瑶草),把这种人生选择写得既诗意又接地气,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原来古人和我们一样,都会在事业成就与内心平静之间纠结,都向往着那片能让心灵栖息的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