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希积训导归西昌
子家县城西,我家县城东。
两家世婚媾,况复文献风。
我生甫十年,时节诣王氏。
所重先代交,肯耻遗孽子。
王氏两尊翁,颙昂众具瞻。
长翁春阳煦,次翁秋霜严。
矜我故人孙,每见垂接诱。
或頫摩其颠,或引执其手。
随事赐诲教,不间精与粗。
亦或厉颜色,绳过及砭愚。
我稍辨路蹊,两翁厌尘世。
老成一凋亡,如矇迷所逝。
后来琼台公,亦得承切磋。
终焉聚时少,不如别日多。
中岁仕京华,而翁亦继起。
同在玉堂署,还同职文史。
同心奉四圣,两京三十春。
出入常相比,居止常相邻。
有酒相劝酬,有诗相赓咏。
襟怀同一清,冰雪炯相映。
众星不逮旦,松柏见严冬。
向来亲好人,存者两衰翁。
王氏森佳儿,玉树照庭庑。
顾我独何为,忧煎迫心苦。
子出自昆冈,佩服书与诗。
他乡屡邂逅,无几辄乖离。
朝家有大事,匍匐万里至。
因遂跻高堂,觐省慰亲意。
十月蓟北寒,朔风断河流。
岂不恋侍下,公程迫难留。
我具斗酒酌,送子即远道。
追惟子先祖,中怀惄如捣。
峨峨邑黉宫,诜诜于子师。
问学资其求,言动表其仪。
才器之所成,必出良模范。
子家崇庆守,前矩犹可鉴。
为教在立本,致道而笃行。
逝川苟不息,沛然达沧溟。
坦坦白龙洲,湜湜金鱼浦。
庶闻百里间,士习追邹鲁。
两家世婚媾,况复文献风。
我生甫十年,时节诣王氏。
所重先代交,肯耻遗孽子。
王氏两尊翁,颙昂众具瞻。
长翁春阳煦,次翁秋霜严。
矜我故人孙,每见垂接诱。
或頫摩其颠,或引执其手。
随事赐诲教,不间精与粗。
亦或厉颜色,绳过及砭愚。
我稍辨路蹊,两翁厌尘世。
老成一凋亡,如矇迷所逝。
后来琼台公,亦得承切磋。
终焉聚时少,不如别日多。
中岁仕京华,而翁亦继起。
同在玉堂署,还同职文史。
同心奉四圣,两京三十春。
出入常相比,居止常相邻。
有酒相劝酬,有诗相赓咏。
襟怀同一清,冰雪炯相映。
众星不逮旦,松柏见严冬。
向来亲好人,存者两衰翁。
王氏森佳儿,玉树照庭庑。
顾我独何为,忧煎迫心苦。
子出自昆冈,佩服书与诗。
他乡屡邂逅,无几辄乖离。
朝家有大事,匍匐万里至。
因遂跻高堂,觐省慰亲意。
十月蓟北寒,朔风断河流。
岂不恋侍下,公程迫难留。
我具斗酒酌,送子即远道。
追惟子先祖,中怀惄如捣。
峨峨邑黉宫,诜诜于子师。
问学资其求,言动表其仪。
才器之所成,必出良模范。
子家崇庆守,前矩犹可鉴。
为教在立本,致道而笃行。
逝川苟不息,沛然达沧溟。
坦坦白龙洲,湜湜金鱼浦。
庶闻百里间,士习追邹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两个世代交好的家族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作者对逝去长辈的怀念和对后辈的期许。
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 童年回忆(开头到"如矇迷所逝")
- 作者家和王家世代联姻,都重视文化传承
- 作者10岁起就常去王家,受到王家两位长辈的疼爱教导
- 两位长辈性格不同:一位像春天的阳光般温暖,一位像秋霜般严厉
- 他们或温柔摸头,或严肃批评,都用心教导作者
- 可惜两位长辈相继离世,让作者像迷路的孩子般茫然
2. 中年共事("后来琼台公"到"冰雪炯相映")
- 作者和王家后辈一起在京城做官
- 三十年里同部门工作,比邻而居
- 一起喝酒作诗,志趣相投,像冰雪般纯洁的友谊
3. 人生感慨("众星不逮旦"到"中怀惄如捣")
- 当年的亲友大多离世,只剩两位老人
- 王家子弟个个出色,而作者却心事重重
- 这次送别王家后辈回乡探亲,想起逝去的长辈,心中悲痛
4. 临别赠言("峨峨邑黉宫"到最后)
- 勉励后辈要继承家风,做学问要踏实
- 以王家先辈为榜样,注重品德修养
- 相信只要持之以恒,终能成就大器
- 期待后辈能把家乡学风带得像孔子故乡(邹鲁)那样好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生活化的比喻(春阳、秋霜、迷路等)让情感更真切
- 通过喝酒、作诗等日常细节展现深厚友谊
- 既有对逝者的怀念,又有对生者的期许
- 最后回归教育本质,强调品德和坚持的重要性
全诗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展现了传统文人重视家风传承、珍视世交情谊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