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送陈正己赴沅江令

一餐我无门,五斗君有禄。
犹胜乞邻僧,何必嗔郡督。
江清芷无数,县静书可读。
素业傅二雏,清风散群鹜。
于焉善藏刀,可以待沽匵。
所嗟吾过多,此去谁与告。
提携到尊豆,笑语惯僮仆。
隔日意犹凄,三秋间何酷。
书来想忆外,无使德音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朋友陈正己去沅江当县令时写的,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人生感慨。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生活对比的豁达
开头用"我穷得吃不上饭,你至少有县令俸禄"的对比,表面是调侃,实则表达"做官总比向邻居讨饭强"的豁达。作者用幽默化解了离别的沉重,也暗示对朋友新工作的祝福。

2. 清廉为官的期许
"江清芷无数"用香草比喻沅江环境清幽,"县静书可读"暗含希望朋友做个清闲好官。后文"清风散群鹜"更直接赞扬朋友如清风般高洁,能驱散趋炎附势之徒(群鹜指像鸭子一样凑热闹的人)。

3. 藏锋待时的智慧
"善藏刀"不是真带刀,而是比喻朋友像宝刀暂时收鞘,像待价而沽的美玉,终会发光。这是对朋友才能的肯定,也提醒他在官场要懂得韬光养晦。

4. 真挚的离别之情
后半段情感愈发浓烈:作者自责平时缺点多,现在无人提醒;回忆与朋友吃饭谈笑、使唤僮仆的日常;感叹才隔一天就思念,未来三年该多难熬。最后"别忘写信"的叮嘱,像现代人说"常联系",朴实动人。

全诗妙在将官场哲理、朋友情谊、生活智慧糅合在一起,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两个老友喝酒话别时的家常话,却让人感受到温暖坦诚的君子之交。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