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善权寺

玉带桥边辍榻来,桧香松暖寺门开。
饥猿隔涧窥红果,老鹤沿阶啄紫苔。
豪客漫夸诗胜偈,高僧自说镜非台。
軞车历遍黄金界,九斗坛前趁月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客访问善权寺的经历。让我们一步步来分析这首诗中的情景和感受。

诗的第一句“玉带桥边辍榻来”,意思是说游客在玉带桥边停下脚步,找了个地方歇脚。这里的“玉带桥”象征着一种高雅、美丽的环境,而“辍榻”意味着这位游客累了,决定稍作休息。

接着,“桧香松暖寺门开”,诗人通过嗅到桧木香和感受到松树的温暖,描绘了寺庙的环境。松和桧都是常青树,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觉,也暗示了寺庙内环境的清雅和舒适。

“饥猿隔涧窥红果,老鹤沿阶啄紫苔”这两句则用生动的动物形象来描绘寺庙周边的自然景色。饥饿的猿猴隔着山涧偷偷地望着树上的红果,而老鹤沿着石阶啄食着青苔。这些形象鲜活的画面,让人仿佛听到了动物的声音,感受到了自然的生机。

“豪客漫夸诗胜偈,高僧自说镜非台”两句则转而描写寺庙内外的人文气息。豪客虽然夸赞诗作胜过佛经,但高僧却说镜面并非真正代表台座。这句话可能暗示了诗人对物质和精神追求之间微妙平衡的看法,即无论诗歌还是佛学,都需用心体会,而不是表面炫耀。

最后,“軞车历遍黄金界,九斗坛前趁月回”两句描述了游客在寺庙内的游历。诗中的“軞车”是一种古代的车驾,而“黄金界”可能指寺庙内的宝物或珍贵之地。诗人乘着车驾在寺庙中游历,最后在月光下乘月而归。这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深深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留恋。

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善权寺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又体现了对精神追求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