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郑浮丘先辈兼简龙门漫士

阴寒变微暄,泽国东风后。
嘤嘤黄鸟语,袅袅青丝柳。
沧洲二月花正开,沧洲堂上置酒杯。
登堂忽见浮丘面,借门行人何处来。
去年走马朝京阙,臈月都门正飞雪。
客舍偏惊白下春,归心不醉秦淮月。
闻君昔时能远游,飘如黄鹄横九州。
掉头不肯缚尘绶,长啸曾乘踏海舟。
风流况是才名久,健笔雄词世希有。
生事何须负郭田,丈章只在今人口。
击筑邀欢喜盍簪,青山落日孤猿吟。
三更酒醒人散后,惟见月白平湖深。
此时与君情转熟,客里相看不能别。
问我摧残向几秋,离心未忍从头说。
相随相送雁峰头,云散青天碧海流。
送君别来未几日,落花春暮令人愁。
人生万事伤怀抱,那似凄凉不堪道。
旧友凋零半九泉,故园索寞空秋草。
龙门高士更清真,倾盖由来不弃贫。
看君共是青云客,应念悠悠失路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表达了他对好友郑浮丘的深厚情感和对友情的珍惜。下面我逐句来分析这首诗的意思。

第一句:“阴寒变微暄,泽国东风后。”
这句话意思是,天气从寒冷转为温暖,春天到了,泽国的东风吹拂。

第二句:“嘤嘤黄鸟语,袅袅青丝柳。”
这里描述了春天的景象,黄鸟在歌唱,青丝般的柳条随风轻轻摇曳。

第三句:“沧洲二月花正开,沧洲堂上置酒杯。”
诗人说在沧洲(指水边)的二月,花儿盛开,他们在堂上饮酒作乐。

第四句:“登堂忽见浮丘面,借门行人何处来。”
诗人惊喜地发现好友浮丘来访,询问他怎么会突然出现。

第五句:“去年走马朝京阙,臈月都门正飞雪。”
去年诗人去京城,那时候正是腊月,城门外面下着大雪。

第六句:“客舍偏惊白下春,归心不醉秦淮月。”
诗人在客舍中感叹春天的到来,但心中仍想回家,不愿被秦淮河的月光陶醉。

第七句:“闻君昔时能远游,飘如黄鹄横九州。”
诗人听说好友曾经能远游四方,如同黄鹄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第八句:“掉头不肯缚尘绶,长啸曾乘踏海舟。”
好友不愿意被世俗的束缚,曾经高声长啸,乘船远航。

第九句:“风流况是才名久,健笔雄词世希有。”
好友才华横溢,文采风流,世间难得一见。

第十句:“生事何须负郭田,丈章只在今人口。”
生活无需过于繁琐,只需写出好文章,流传于世。

第十一句:“击筑邀欢喜盍簪,青山落日孤猿吟。”
诗人和好友一起饮酒欢聚,远处青山落日下,孤猿长鸣。

第十二句:“三更酒醒人散后,惟见月白平湖深。”
酒醒后,人们散去,只见到月光照耀下的平湖深沉。

第十三句:“此时与君情转熟,客里相看不能别。”
此时和好友感情更加深厚,在外地相聚却难以分别。

第十四句:“问我摧残向几秋,离心未忍从头说。”
诗人询问好友经历了多少风雨,但不愿从头说起离别的痛苦。

第十五句:“相随相送雁峰头,云散青天碧海流。”
诗人和好友一起送别,直到雁峰,云散天空,碧海流淌。

第十六句:“送君别来未几日,落花春暮令人愁。”
送别好友不久,春天的落花让人感到忧愁。

第十七句:“人生万事伤怀抱,那似凄凉不堪道。”
人生中的许多事情都让人感到痛苦,但离别更加凄凉。

第十八句:“旧友凋零半九泉,故园索寞空秋草。”
昔日的好友已经逝去大半,故园空荡,只剩下秋草。

第十九句:“龙门高士更清真,倾盖由来不弃贫。”
龙门高士(指诗人自己)更加清真,始终不忘记贫困时的朋友。

第二十句:“看君共是青云客,应念悠悠失路人。”
诗人说,看吧,你也是个有抱负的人,应该记住那些失意的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与好友共度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诗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抒发了对友情的感慨,让人感受到真挚的情感。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