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袅娜 甲寅元夜
记旧时元夜,月挂红楼,钗影乱,笑声柔。
火蛾儿、簇著凝妆艳粉,轻盈妖冶,打块成毬。
的的春娇,溶溶夜景,夹路银花烂不收。
一曲紫绡催薄醉,六街绛蜡试清讴。
谁料一天冰彩,化为丝雨,随风去、洒遍皇州。
萦蝶翅,困莺喉。
谁家抛盏,何处藏阄。
微雪犹零,怕沾鞋印,碧云未合,莫上帘钩。
风光非旧,叹传柑佳会,今年换做,万里边愁。
火蛾儿、簇著凝妆艳粉,轻盈妖冶,打块成毬。
的的春娇,溶溶夜景,夹路银花烂不收。
一曲紫绡催薄醉,六街绛蜡试清讴。
谁料一天冰彩,化为丝雨,随风去、洒遍皇州。
萦蝶翅,困莺喉。
谁家抛盏,何处藏阄。
微雪犹零,怕沾鞋印,碧云未合,莫上帘钩。
风光非旧,叹传柑佳会,今年换做,万里边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元宵节从欢乐到忧愁的强烈反差,像一部微缩的时代悲剧。
上片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重现了昔日元宵盛景:开篇"月挂红楼"像广角镜头,展现华美建筑与皎洁月光;紧接着"钗影乱,笑声柔"切换成人物特写,贵族女子的首饰光影与欢笑声扑面而来。随后描写元宵特色民俗"火蛾儿"(指灯会人潮),用"簇著凝妆艳粉"形容盛装打扮的人群如彩云聚集,"打块成毬"生动表现人山人海的热闹。末句"六街绛蜡试清讴"以满街红烛与歌声收尾,仿佛能听见当时街头的欢声笑语。
下片急转直下,用"谁料"二字引出巨变。原本璀璨的"一天冰彩"(指元宵彩灯)突然化作冷雨,象征繁华骤逝。"萦蝶翅,困莺喉"以蝴蝶湿翅、黄莺哑嗓的意象,暗喻文人志士的困境。后续"怕沾鞋印"、"莫上帘钩"等细节,生动表现人们在政治高压下如履薄冰的心态。结尾"万里边愁"与开头的"笑声柔"形成残酷对比,点明欢宴散尽后,等待人们的是戍边征战的苦难。
全词最动人处在于用节日狂欢反衬时代伤痛,就像用生日蛋糕的甜蜜来反衬战火的苦涩。那些精细的节日描写越美好,越凸显出后面国破家亡的悲凉,这种强烈反差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