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裴中丞出柘枝

青娥十五柘枝人,玉凤双翘翠帽新。
罗带却翻柔紫袖,锦靴前踏没红茵。
深情记处常低眼,急拍来时旋折身。
愁见曲终如梦觉,又迷烟水汉江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唐代柘枝舞表演的精彩场景,以及观众沉醉其中的情感体验。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特写镜头:
- 开头聚焦15岁的舞者,戴着翠绿羽毛装饰的新帽子,像玉凤凰一样光彩照人
- 接着镜头下移:紫色衣袖随着旋转翻飞,锦缎靴子踏过红色地毯
这些色彩鲜艳的细节(翠帽/紫袖/红茵)构成了一幅流动的彩绘。

五六句捕捉舞蹈的动人瞬间:
- 舒缓时,舞者低垂眼眸的深情模样让人难忘
- 快节奏时,她突然折腰的惊艳动作令人屏息
通过"常低眼"和"旋折身"的对比,展现了刚柔并济的舞蹈魅力。

最后两句道出观众心声:
- 曲终时像大梦初醒般怅然若失
- 恍惚间仿佛又看见烟波浩渺的汉江边舞姿重现
用"愁见""又迷"传递出意犹未尽的陶醉感,把舞蹈的余韵比作江上烟波,既虚幻又令人回味。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舞蹈纪录片,既有动态美(翻袖/踏茵/折身),又有情感深度(深情/愁绪),最后那个"烟水汉江滨"的开放式结尾,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

张祜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