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溪梅令 僧院早梅一花先放

峭香不许闹蜂闻。未来春。记得相逢如梦、作梨云。

浪吟千树身。

此时一点见花真。掩孤颦。漫想明朝花在、客愁新。

半妆浑绝伦。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株在僧院里抢先绽放的早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孤傲清绝的美。

上片写梅花初绽时的情景:梅花散发出的清冽香气,连闹哄哄的蜂群都还没机会闻到,因为真正的春天还没到来。这里用"不许"二字,把梅花写活了,仿佛它刻意保持距离,不愿与俗世同流。诗人回忆起曾经见过的满树梨花如云似雾的盛景,但眼前这株孤梅更显珍贵。

下片聚焦当下感受:此刻这一朵真实的梅花,正微微合拢花瓣("掩孤颦"),像在独自沉思。诗人开始想象明天花开更盛时的景象,但转念又涌起作客他乡的新愁。最后赞叹这半开的梅花("半妆")有着无与伦比的美,既不全然绽放,也不完全闭合,在含蓄中透着惊艳。

全词最妙处在于: 1. 用拟人手法让梅花有了性格,像个清高又害羞的隐士 2. "半妆"这个比喻既写实又传神,抓住了梅花将开未开时最动人的状态 3. 通过对比热闹的梨云、蜂群,反衬出早梅的孤绝气质 4. 把赏梅时细微的心理变化写得很有层次,从惊喜到惆怅再到赞叹

陈洵

陈洵(1871—1942),字述叔,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 。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