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枝蜡梅的美丽与孤傲,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传递出对春天的渴望与淡淡的忧伤。
前两句用拟人手法写蜡梅的外形和香气。"满面宫妆淡淡黄"把蜡梅比作宫中女子,淡黄色的花瓣就像女子脸上淡淡的妆容,既高贵又含蓄。"绛纱封蜡贮幽香"说蜡梅像被红纱包裹的蜡烛,把幽香紧紧封存在花苞里,等人们来发现。这两句突出了蜡梅既典雅又神秘的特质。
后两句转入抒情。诗人远远望着这枝蜡梅,感叹它虽然美丽,却还没感受到春天的气息("遥怜未识春消息")。最后一句情感达到高潮:诗人想折下一枝蜡梅("乞与一枝"),但这美丽的馈赠反而让人更加伤感("教断肠"),暗示着对春天急切的期盼与现实的落差。
全诗妙在把蜡梅写得既像高贵的佳人,又像孤独的守望者。诗人通过这枝"报春却不识春"的蜡梅,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盼春又伤春的复杂心情。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美丽却带着忧伤"的意境——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令人心动却又略带遗憾的美好事物。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