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送别的动人画面,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淡淡的离愁。
前两句写景:太阳西斜时,山间树上的鸟儿在啼叫;雨后初晴,马蹄踏过带着花香的小路。这里用"鸟啼"和"马踏"两个动态画面,让安静的送别场景活了起来。雨后的空气清新,马蹄带起尘土都仿佛带着香气,说明这是在百花盛开的春天。
后两句写情:送行的人站在红亭依依惜别,远行的客人望着芳草为春光将逝而感伤。这里"红亭"和"芳草"形成色彩对比,一个热烈一个柔美。最妙的是把离别的伤感与春天的逝去联系在一起——既是为友人远去而难过,也是在感叹美好时光易逝。
全诗就像一张有声有色的水墨画:有斜阳、山树、飞鸟、细雨、香尘、红亭、芳草,还有马蹄声、鸟啼声、告别声。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把送别时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情绪,通过春天的景物完美地表达出来。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