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橘植后圃

小圃松篁野兴长,更移疏橘助幽芳。
欲栽豫恳为藩地,已植仍披种树方。
影近石坛思倚月,枝低茅屋畏逢霜。
多情却抱他年虑,定否傍人比召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移栽橘树到自家后院的闲适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雅趣和细腻情感。

前两句写后院环境:松竹环绕的小园子野趣盎然,主人特意移来稀疏的橘树增添幽香。"野兴长"三个字透露出主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中间四句生动记录了栽种过程:先认真规划种植位置(像筑篱笆那样慎重),栽下后还特意翻阅种树指南。诗人想象橘树长大后,树影映在石坛上能与明月相伴,又担心低垂的枝条会被茅屋檐下的寒霜冻伤。这些细节既体现务实精神,又充满诗意想象。

最后两句最有趣:明明是新栽的树,诗人却已经操心多年后的事——担心这棵橘树能不能像古代的"召棠"(周朝召公栽的棠树,象征德政)那样受人敬重。这种"超前忧虑"既幽默又深情,展现出文人特有的敏感和多思。

全诗妙在把平凡的种树小事写得层次丰富:有实际操作的步骤,有对未来的憧憬,还有文人特有的忧思情怀。通过一株橘树,我们看到了古代知识分子既向往田园闲适,又难以完全放下社会价值追求的矛盾心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