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至孝墓
过为世希氏,史牒鲜著名。
孰谓吾之邦,有以至孝称。
想其事双亲,诚恪通神明。
身后一抔土,世犹不敢轻。
乐公诚乐善,记名誓遗氓。
偶读灵禽碑,得之嘉不胜。
吾邦有盛德,岂宜久沉冥。
恨不访遗冢,下拜涕泣零。
又恨失名字,无以附汗青。
自伤无赢赀,傍建旌孝亭。
当使孝者见,事亲坚其诚。
且令顽悖儿,内愧面颊頳。
因兹或改行,为国省繁刑。
徒将拙言句,颂咏播芳馨。
蒿茨莫浪剪,牛羊勿妄登。
过者宜下马,呵护烦山灵。
孰谓吾之邦,有以至孝称。
想其事双亲,诚恪通神明。
身后一抔土,世犹不敢轻。
乐公诚乐善,记名誓遗氓。
偶读灵禽碑,得之嘉不胜。
吾邦有盛德,岂宜久沉冥。
恨不访遗冢,下拜涕泣零。
又恨失名字,无以附汗青。
自伤无赢赀,傍建旌孝亭。
当使孝者见,事亲坚其诚。
且令顽悖儿,内愧面颊頳。
因兹或改行,为国省繁刑。
徒将拙言句,颂咏播芳馨。
蒿茨莫浪剪,牛羊勿妄登。
过者宜下马,呵护烦山灵。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普通人发现家乡有位被遗忘的孝子墓的故事,用朴实的语言传递了孝道的力量。
开头说这位叫"过至孝"的人在历史上没什么名气,但没想到自己家乡竟藏着这样一位以孝道闻名的人。诗人想象他生前侍奉父母时,那份真诚连神明都能感动,所以死后这座简陋的坟茔至今受人敬重。
诗中提到一位姓乐的好心人曾立碑记录这事,诗人偶然读到碑文后特别激动。他觉得家乡有这样的道德楷模不该被埋没,可惜自己既找不到墓址,也不知道孝子全名,更没钱建纪念亭,只能写诗传颂。
最后几句特别动人:诗人希望这座墓能让看到的人更孝顺父母,让不孝子羞愧改过,甚至能减少社会犯罪。他叮嘱人们别破坏墓地的杂草,别让牛羊践踏,路过最好下马致敬,仿佛整座山都在守护这份孝心。
全诗就像邻居聊天一样自然,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一抔土""面颊红"这些生活化比喻,把"孝能感天动地"这个抽象道理说得特别实在。最打动人的是诗人那份急迫感——他生怕这个平凡孝子的故事被草木淹没,就像我们今天担心传统美德失传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