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儿栋代运北征 其一
天子方自将,临边极西域。一挥百万师,灭此而朝食。
转饷出关中,士不苦饥色。我沐浩荡恩,愿竭疆场力。
马革可裹尸,行行何所怵。忽闻先慈讣,一恸气欲塞。
四体软如绵,性命在呼吸。官符火速催,同伴相促逼。
有儿立身旁,垂头但哭泣。长跪前致词,此行是儿职。
巾帼且从军,须眉宁弗及。结束弃儒冠,弓刀亲自执。
跃马去无踪,路旁心恻恻。望眼远莫穷,吞声独归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儿子替父从军的感人故事,用直白的语言展现了战争中的家国情怀与骨肉亲情。
开头描写皇帝御驾亲征的宏大场面("一挥百万师"),父亲作为军人热血沸腾想报效国家("愿竭疆场力"),甚至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但突然接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悲痛到几乎昏厥。这时官府催着出发,军令如山,父亲陷入忠孝两难的困境。
最动人的是儿子挺身而出的场景:看着父亲虚弱的样子("四体软如绵"),沉默哭泣的儿子突然跪下说"替您从军是我的责任"。这个平时读书的文弱书生("结束弃儒冠"),果断换上戎装骑马离去,留下父亲望着尘土飞扬的道路默默流泪。
诗歌通过三个强烈对比:百万大军与孤独背影、报国豪情与丧母之痛、文人儒冠与战场弓刀,把"忠孝不能两全"的冲突写得催人泪下。最后父亲目送儿子的画面尤其打动人,既有对孩子的骄傲,又充满无能为力的心痛,让读者感受到战争背后普通家庭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