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首 其一
读书慕圣贤,禔躬凛苍昊。世事重且艰,一一萦怀抱。
白日忽西颓,川枯山木槁。鲁阳漫挥戈,杞国忧如捣。
人或诿气数,我独伤伦道。海羽知衔石,冥魂能结草。
昂藏美衣冠,岂忍同屠保。成败难逆料,死生任常造。
天心倘未厌,努力书勋考。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心怀理想的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理想的坚守,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开头写诗人仰慕圣贤、敬畏苍天,说明他是个有崇高追求的人。但现实中的种种艰难让他忧心忡忡。"白日西颓、山川枯槁"的比喻,生动描绘了时局衰败的景象,就像太阳突然西沉、山河失去生机。
诗中用了"鲁阳挥戈"(传说中能让太阳倒行的英雄)和"杞人忧天"两个典故,前者表达无力回天的挫败感,后者表现深重的忧虑。虽然有人把这一切归为命运,但诗人更痛心的是道德沦丧。
后段用"精卫填海"和"结草报恩"的典故,强调渺小个体也能坚持信念。诗人表示:即便身着华服,也不能像屠夫那样苟且偷生。最后表达了一种豁达:成败难料、生死由命,但只要天意未绝,就要继续奋斗建功。
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在乱世中的精神挣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以及在绝望中仍不放弃希望的坚韧。这种"明知会输仍要战斗"的精神,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吴名扬
抚州金溪人,字叔瞻。度宗咸淳七年进士。历官浙江制干。元兵南侵,文天祥招兵勤王,名扬参预,奏除兵、礼二部架阁,踊跃赴义之举,倾动一时。有《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