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攀登华山险峰的惊险与沿途美景,充满浪漫的冒险精神。
开篇"飞梯何袅袅,千仞翠微边"用夸张手法写悬空栈道像飘带般挂在万丈青山旁,既显山势险峻,又带着诗意美感。"路滑愁春雪,身轻堕紫烟"生动刻画登山实况:春雪融化导致石阶湿滑,云雾缭绕中仿佛随时会坠入紫色烟霞,将危险与奇幻感巧妙融合。
中间两句转为山中奇遇:"峡中稀见日"写幽深峡谷终日昏暗,与"花里屡逢泉"形成对比——在阴暗山路上突然遇见野花掩映的清泉,这种意外惊喜正是登山乐趣。
结尾"早晚携妻子,同餐玉井莲"最显浪漫:作者不顾艰险登顶后,想的竟是将来要带家人共享山顶莲池(传说华山玉井产仙莲)。把险峰之旅化作温馨的家庭计划,让整首诗从惊险升华为人间温情,展现古人"历险归来仍热爱生活"的豁达心态。
全诗像一组动态山水镜头:险梯、雪径、花泉、云海依次闪过,最后定格在想象中的全家聚餐画面,险与趣、景与情浑然一体。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