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月秋河研歌①
桐崖尝云有研癖(桐崖予老友焦上人),端溪老坑目所击。
冥搜隐索七百年,宋氏以还岁刳剔。
澒洞或讶海穴穿,嵻崀真疑坤轴坼。
粤中曾见鸠役夫,翻车数十兼渴乌。
洪涛逆吸骇波走,潜虬伏蟒号乾枯。
阴森窟穴裁得罅,坚椎利凿凌空下。
神物可抉不可期,千金一片宁论价。
此石何年出坑水,白日尘沙埋韨底。
眼中取舍亦有时,爱汝莹然含妙理。
璘璘霦霦翡翠斑,碧月细晕层波閒。
峥峥嵘嵘老蛟骨,抚之荡之若无物。
德苞贞介品正方,宝华黯澹腾古光。
书生得此骄气张,山鬼不敢嗤空囊。
呜乎石君石君聊字汝,昔者桐崖今化土。
人閒茫茫争璞鼠,倘逢陵阳致辛苦。
冥搜隐索七百年,宋氏以还岁刳剔。
澒洞或讶海穴穿,嵻崀真疑坤轴坼。
粤中曾见鸠役夫,翻车数十兼渴乌。
洪涛逆吸骇波走,潜虬伏蟒号乾枯。
阴森窟穴裁得罅,坚椎利凿凌空下。
神物可抉不可期,千金一片宁论价。
此石何年出坑水,白日尘沙埋韨底。
眼中取舍亦有时,爱汝莹然含妙理。
璘璘霦霦翡翠斑,碧月细晕层波閒。
峥峥嵘嵘老蛟骨,抚之荡之若无物。
德苞贞介品正方,宝华黯澹腾古光。
书生得此骄气张,山鬼不敢嗤空囊。
呜乎石君石君聊字汝,昔者桐崖今化土。
人閒茫茫争璞鼠,倘逢陵阳致辛苦。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对一方珍贵砚台的痴迷和感慨,用生动的比喻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砚台的价值和背后的故事。
第一部分:砚台的来历(前八句)
- 作者的老友焦桐崖是个"砚台发烧友",曾亲眼见过广东端溪老坑出产的名砚。
- 这些砚台石材是历经七百年开采的珍品,宋代以后就被不断挖掘。
- 开采过程极其艰难:像要凿穿海底("海穴穿"),又像要劈开地轴("坤轴坼")。
- 在广东见过工人们用几十架水车("翻车")和抽水机("渴乌")排水,场面惊心动魄。
第二部分:砚台的特点(中间十二句)
- 这方砚台不知何时出土,曾长期被埋没在尘土中。
- 但细看会发现它质地莹润,暗藏玄机:
- 表面有翡翠般的斑纹("璘璘霦霦翡翠斑")
- 像碧绿月光映在水波上("碧月细晕层波閒")
- 摸起来像老蛟龙的骨头,却又轻盈似无物
- 它方正刚直的气质("德苞贞介品正方")散发着古朴的光华。
第三部分:人生感慨(最后六句)
- 穷书生得到这样的宝贝会很得意,连山鬼都不敢笑话他穷。
- 作者给砚台起了个名字"石君",想起已故的老友桐崖,不禁伤感。
- 结尾感叹:世人都在争夺表面的浮华("璞鼠"典故指以鼠璞冒充宝玉),要是遇到识货的陵阳子明那样的知音就好了。
全诗亮点:
1. 把砚台写成有灵魂的"人物",会发光、有骨气、能交朋友。
2. 用开矿的宏大场面反衬小小砚台的珍贵。
3. 通过砚台寄托对老友的思念,以及对世人不懂真正价值的讽刺。
就像现在有人淘到绝版球鞋或古董相机,不仅写它的工艺和历史,更借此讲人生知己难寻的道理,让日常物品有了温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