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纳凉的宁静画面,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艳艳银河冷欲流,纖纖新月皎于眸"用生动的比喻勾勒出夜空的美景:银河像一条闪闪发光的河流,仿佛快要流淌下来;一弯新月像美人的眼睛般清澈明亮。这里用"冷欲流"形容银河,既写出星光流动的质感,又暗示秋夜的凉意。
后两句"天街已觉清无暑,时有飞萤点缀秋"将视线转向地面:街道上暑热已经消散,偶尔飞过的萤火虫为秋夜增添了几分灵动。诗人用"点缀"这个词,把萤火虫比作装饰品,显得格外精巧。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银河的流动感、萤火虫的飞舞是动,新月的静谧、街道的清凉是静。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把秋夜特有的凉爽、宁静与生机都捕捉到了。没有直接说"秋天真舒服",但通过银河、新月、飞萤这些意象,让人真切感受到秋夜纳凉的惬意。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