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宝昙应禅师游峨嵋回金陵

峨嵋峰顶绝崚嶒,不离尘凡不易登。太古雪消丹壑里,普光天在白云层。

神钟日报斋堂饭,圣火宵明佛殿灯。六载下山非苦行,怕人云是再来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游历峨嵋山后返回金陵的感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寺院生活,展现了修行者超脱世俗又扎根现实的精神境界。

首联"峨嵋峰顶绝崚嶒,不离尘凡不易登"用陡峭的山势比喻修行之路——看似高不可攀,实则并未脱离尘世。这种矛盾感暗示真正的修行不在逃避现实,而在直面生活。

颔联"太古雪消丹壑里,普光天在白云层"通过两幅画面形成对比:山谷中远古积雪正在消融(象征执念的破除),而佛光却隐藏在寻常白云中(暗示佛法就在平凡处)。告诉我们真理往往藏在日常细节里。

颈联"神钟日报斋堂饭,圣火宵明佛殿灯"用寺院钟声、斋饭、长明灯这些具体事物,展现修行生活的质朴与庄严。将神圣的宗教仪式与吃饭、点灯等日常活动并置,体现"平常心是道"的禅理。

尾联"六载下山非苦行,怕人云是再来僧"最有趣:禅师说自己六年修行下山并非刻意苦修,更怕别人把他神化成转世高僧。这种幽默的自嘲反而凸显了真正的修行者不慕虚名、踏实修心的态度。

全诗妙在将高山雪岭、佛殿钟声等宏大意象,与吃饭怕被人议论等生活细节巧妙融合,把玄妙的禅理说得亲切自然。最终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不在故作清高,而在人间烟火中保持清醒;不必追求神奇体验,平凡生活里自有智慧光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