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1924
洞垣窥秘,审国工谲燮,功侔良相。
骨抱九仙宁止半,超轶十全而上。
趾美岐黄,研精难素,鸿术今无两。
医吾意耳,嗣宗高矩何让。
遥忆章贡循声,旌阳宅畔,种杏曾相傍。
沧海一壶风雨外,著手顿教无恙。
玉版方奇,青囊济普,泽共云溪样。
相如多病,几回嘶骑蓬巷⑴。
骨抱九仙宁止半,超轶十全而上。
趾美岐黄,研精难素,鸿术今无两。
医吾意耳,嗣宗高矩何让。
遥忆章贡循声,旌阳宅畔,种杏曾相傍。
沧海一壶风雨外,著手顿教无恙。
玉版方奇,青囊济普,泽共云溪样。
相如多病,几回嘶骑蓬巷⑴。
现代解析
这首《百字令1924》用生动的比喻赞美了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我们可以分几个层面来理解:
1. 医术描写
诗人说这位医生像能看穿墙壁的神医("洞垣窥秘"),治病本领堪比古代名医扁鹊("功侔良相")。"骨抱九仙"说他医术已超越普通医生,达到仙人境界;"超轶十全"指他比古代十全大夫更厉害。这些夸张比喻都在强调医生技艺超凡。
2. 医德赞美
"旌阳宅畔,种杏曾相傍"用三国名医董奉"杏林"的典故,暗示医生像古人一样仁心仁术。"青囊济普"说他的医术普惠大众,就像云溪滋养万物般造福百姓。
3. 个人情感
结尾"相如多病"是诗人自比体弱的司马相如,说自己多次骑着瘦马("嘶骑蓬巷")求医,既表现对医生的依赖,也暗示医生不嫌贫爱富,连简陋巷子里的病人都救治。
全诗妙在将传统医典(岐黄、难素)化为现代人能懂的比喻,把医术比作仙人法术、把医德比作滋养万物的溪流。通过"看穿墙壁""十全大夫"等具体形象,让抽象的中医理论变得鲜活可感,既展现了传统文化底蕴,又让现代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医生的神奇医术和仁心仁术。
况周颐
况周颐(1859~1926)晚清官员、词人。原名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室名兰云梦楼,西庐等。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湖南宝庆。光绪五年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入张之洞、端方幕府。一生致力于词,凡五十年,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蕙风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