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馆言志
壮怀久拓落,一旦副知己。
儒冠不误人,况乃私天子。
尧舜可再生⑴,夔龙未终死(未终,罗学鹏本作“终不”。)。
中夜激衷肠,耿耿图国士⑵。
丈夫遇明时,功名安足比。
功名岂能捐,所保在廉耻。
现代解析
这首诗《入馆言志》是一位古代读书人表达志向的作品,核心思想是:读书人要有骨气,在追求功名的同时,更要坚守道德底线。
逐句解析:
1. “结发事孔颜,嚣嚣恣仰止。”
- 我从小学习孔子、颜回(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一心仰慕他们的品德。
- (“结发”指年轻,“嚣嚣”形容热情高涨。)
2. “壮怀久拓落,一旦副知己。”
- 虽然壮志一直未能实现,但终于遇到赏识我的人。
- (“拓落”指失意,“副知己”指遇到伯乐。)
3. “儒冠不误人,况乃私天子。”
- 读书不会耽误人,更何况我还能为皇帝效力。
- (“儒冠”代指读书人,“私天子”指为君王服务。)
4. “尧舜可再生⑴,夔龙未终死。”
- 尧舜那样的明君可以再现,夔龙这样的贤臣也不会消失。
- (用古代明君贤臣的例子,表达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5. “中夜激衷肠,耿耿图国士。”
- 深夜心潮澎湃,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
- (“耿耿”形容内心不平静,“国士”指杰出人才。)
6. “丈夫遇明时,功名安足比。”
- 大丈夫遇到好时代,功名算什么?
- (强调志向高于个人名利。)
7. “功名岂能捐,所保在廉耻。”
- 功名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保持廉耻之心。
- (点明主旨:不能为了功名丢掉道德。)
核心思想:
诗人认为,读书人应该以古代圣贤为榜样,既有报效国家的雄心,又要坚守道德原则。功名可以追求,但绝不能为此丧失廉耻。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态度,体现了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风骨。
现代启示:
这首诗对今天的我们也有启发: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不能忘记做人的底线。真正的成就,不仅是外在的名利,更是内心的坦荡与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