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孙太初)的生活与精神世界,充满自然与超脱的意境。
首联"道场山前独鹤飞,山人山畔扃岩扉"用白鹤独飞的形象,暗示隐士的高洁与孤独。"扃岩扉"(关上山岩的门)生动表现了隐士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颔联"南屏十里昔喜占,菖蒲九花今恐稀"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以前能在南屏山自由活动,如今连山中的菖蒲花都变得稀少。暗示时光流逝,环境变迁,隐士的生存空间在缩小。
颈联"孤坟应遣鬼神护,遗墨长共林泉依"写隐士死后:他的孤坟有神灵守护,留下的诗画与山水永存。体现诗人对隐士的敬重,也暗含"精神不朽"的深意。
尾联"桐帽棕鞋不可见,白云一片时来归"最有意境:隐士的装束(桐帽棕鞋)虽已不见,但他的精神化作白云,偶尔还会归来。用白云象征隐士高洁飘逸的灵魂,给人无限遐想。
全诗通过"鹤飞""岩扉""菖蒲""孤坟""白云"等意象,构建出一个空灵超脱的世界。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让景物说话,让读者感受到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永存的思考。最打动人的是结尾"白云归"的意象,把死亡写得如此诗意,仿佛隐士只是化作了天地间的一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