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
行围驻水乡,水风送寒浅。
春服未可更,轻裘始称善。
登陆才两日,顿觉迎人暖。
风光融绿郊,日色暄黄伞。
阳和普敷芳,庸讵因地转。
冯夷欲矜奇,未免一筹展。
对时有会心,得句正凭辇。
为政择洪纤,丙吉乃问喘。
春服未可更,轻裘始称善。
登陆才两日,顿觉迎人暖。
风光融绿郊,日色暄黄伞。
阳和普敷芳,庸讵因地转。
冯夷欲矜奇,未免一筹展。
对时有会心,得句正凭辇。
为政择洪纤,丙吉乃问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从寒冷水乡来到温暖陆地的感受变化,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初春时节的生机与温暖。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段(前六句)用"水风送寒"与"登陆迎暖"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穿着冬装来到水乡,却发现春寒料峭;刚上岸两天就感受到扑面暖意,像突然换了季节。这种温度变化带来的惊喜感,就像现代人从空调房走进阳光下的体验。
中间部分("风光融绿郊"至"庸讵因地转")用生动的画面展现春景:郊野新绿在阳光下舒展,连皇帝仪仗的黄伞都染着暖意。"阳和普敷芳"一句点明这是春天无私的馈赠,不因地域而改变,如同今天说的"春天不会遗忘任何角落"。
最后借古喻今("冯夷欲矜奇"至结尾),通过水神冯夷和汉代名臣丙吉的典故,巧妙转为治国感悟。说水神炫耀奇景(暗指水乡寒冷)终逊一筹,而自己像贤臣丙吉那样,在温暖春光中体察民生(问喘指关心百姓疾苦)。把天气变化与为政之道联系起来,就像现代领导通过观察生活细节来制定政策。
全诗亮点在于将身体感受(冷暖变化)、眼前美景(绿野黄伞)和治国理念自然融合,就像用天气变化隐喻政策调整,既有诗意又含深意。语言上"轻裘始称善""日色暄黄伞"等句通俗形象,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作者从寒冷到温暖的心境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