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行
朝入东门城,试作东门行。
东门小吏打道开,马前高喝将军来。
将军马上锦绣袍,妙年三十才向高。
自信勋劳迈颇牧,常将意气淩萧曹。
紫骝一疋天子赐,新鞲金鞍摇玉辔。
腰下长悬两石弓,腹中岂贮三千字。
清时校猎城南隅,旌旗蔽野人塞途。
一时苍黄爪牙奋,百里飞走影响无。
归来升堂设绮席,列坐击鼓吹笙竽。
金凤钗横翠翘起,娇娥双双颜色都。
藏阄呼取银错落,按节舞蹈红氍毹。
蜡炬高烧白于昼,乐事已遍清夜徂。
君不见穷巷书生读书苦,一生身被儒冠误。
不思学剑求出身,闭门犹拟长杨赋。
东门小吏打道开,马前高喝将军来。
将军马上锦绣袍,妙年三十才向高。
自信勋劳迈颇牧,常将意气淩萧曹。
紫骝一疋天子赐,新鞲金鞍摇玉辔。
腰下长悬两石弓,腹中岂贮三千字。
清时校猎城南隅,旌旗蔽野人塞途。
一时苍黄爪牙奋,百里飞走影响无。
归来升堂设绮席,列坐击鼓吹笙竽。
金凤钗横翠翘起,娇娥双双颜色都。
藏阄呼取银错落,按节舞蹈红氍毹。
蜡炬高烧白于昼,乐事已遍清夜徂。
君不见穷巷书生读书苦,一生身被儒冠误。
不思学剑求出身,闭门犹拟长杨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风得意的年轻将军形象,通过对比手法讽刺了社会的不公。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腹中岂贮三千字")用电影镜头般的画面感,展现将军进城时的威风场面。小吏开道、骏马华服、弓箭装备,突显他地位显赫却胸无点墨——"腹中岂贮三千字"暗示这是个靠军功上位但文化修养不高的武官。
第二部分("清时校猎"到"乐事已遍清夜徂")像一场热闹的蒙太奇:先描写将军打猎时声势浩大的排场,接着转到夜宴狂欢场景。烛光、歌舞、美人、酒宴,这些奢华细节堆砌出一个纵情享乐的权贵形象。
最后四句突然转折,像镜头切到另一个世界:穷书生寒窗苦读却前途渺茫。"一生身被儒冠误"与前面将军的得意形成强烈反差,点明主题——在重武轻文的社会里,读书人的才能得不到认可。结尾"不思学剑求出身"更像是反话,暗指当时"拿笔不如拿剑"的畸形价值观。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鲜活的生活场景代替说教,将军打猎、宴饮的描写充满动感
2. 通过"绣花枕头"将军与"真才实学"书生的对比,自然引发读者思考
3. "腹中岂贮三千字"等细节描写,让讽刺更加含蓄有力
4. 最后书生形象的突然出现,像一盆冷水浇醒读者,强化了批判效果
本质上,这是首为寒门读书人鸣不平的诗,用热闹衬托凄凉,以得意反衬失意,揭示了封建社会人才选拔制度的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