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绵之解吟轩当蕺山之左念台先生主讲地也今为比邱所居

百年带草化茅溪,长夜孤灯对老尼。
到底寒芒犹未泯,奎文时照佛幢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诗人对于朱绵之解吟轩的感慨和怀念。朱绵之解吟轩是蕺山的一处地方,曾经是念台先生讲学的地方,现在被比邱居住。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怀念,以及对当下情景的感慨。

首先,诗人描述了朱绵之解吟轩周围的环境。这里的“百年带草化茅溪”,可以理解为这里的环境虽然经历了百年的时间,但仍然有生机存在,如同被草木环绕的溪流一样。“带草”和“茅溪”都象征着自然和生机,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地方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流转。

接着,“长夜孤灯对老尼”这一句,诗人可能是在描述比邱(老尼)在此地的生活状态。长夜和孤灯给人一种静谧和孤独的感觉,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坚守和执着的精神。这里的比邱,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精神寄托,代表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然后,“到底寒芒犹未泯”,这里的“寒芒”可以理解为历史的痕迹或者文化的光芒。诗人表达的是,尽管历史变迁,时代更迭,但这个地方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并未消失,仍然在照耀着人们。

最后,“奎文时照佛幢西”,这里的“奎文”可能指的是学问或者文化,“佛幢”则可能是指代比邱或者这个地方。诗人表达的是,文化的光芒仍然照耀着这个地方,给这里带来光明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对于文化的怀念,以及对于当下情景的深深体验。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的尊重,对于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于人性的理解和赞美。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