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筵侍立三首

须臾讲殿报斑齐,拜罢东升一半西。
两序公卿皆赐坐,史臣讲读中阶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皇帝主持的讲学场景,用简单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君臣互动的仪式感。

前两句"须臾讲殿报斑齐,拜罢东升一半西"说的是:很快大殿里官员们都到齐了,行完礼时,太阳已经从东边升到半空中了。这里用太阳位置的变化,巧妙地表现出朝会礼仪的庄重和耗时。

后两句"两序公卿皆赐坐,史臣讲读中阶隮"描写:两边排列的大臣们都获赐座位,负责记录的史官和讲读官站在中间的台阶上。这里通过"赐坐"这个细节,既体现了皇帝的恩典,又暗示了官员们的等级差异。

全诗最精彩的是用短短四句,就像拍电影一样给我们展现了三个镜头:官员集合的忙碌、行礼的庄严、讲学时的秩序。特别是"东升一半西"这个描写,既交代了时间,又让整个严肃的朝会场景突然变得生动起来,仿佛能看到太阳在慢慢移动。这种把严肃场合写出生活气息的手法,正是古代宫廷诗的独特魅力。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