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为高菊墅赋)

寒花清事,老圃闲人,相看秋色霏霏。带叶分根,空翠半湿荷衣。沅湘旧愁未减,有黄金、难铸相思。但醉里,把苔笺重谱,不许春知。
聊慰幽怀古意,且频簪短帽,休怨斜晖。采摘无多,一笑竟日忘归。从教护香径小,似东山、还似东篱。待去隐,怕如今、不是晋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闲居田园的隐士形象,通过秋日赏菊的日常场景,抒发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上片写秋日赏菊的闲适生活。"寒花清事"指菊花开放时的清雅景致,"老圃闲人"是作者自比园中悠闲的老农。"相看秋色霏霏"写人与菊花在朦胧秋色中静静相对。"带叶分根"二句具体描写菊花带着叶子从根部分株移植,露水打湿了荷衣(隐士的衣衫),画面清新自然。

"沅湘旧愁"四句转入抒情。作者说即使有黄金也难解相思之苦,只能在醉后把心事写在青苔色的信笺上,不让春天知道。这里用"黄金难铸相思"的比喻,强调思念之深无法用金钱化解。

下片写隐逸生活的矛盾心境。"频簪短帽"写频频整理帽子,"采摘无多"写随意采摘几朵菊花就开心得忘了回家,展现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似东山、还似东篱"用东晋谢安隐居东山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表达对古人隐逸生活的向往。

结尾"怕如今、不是晋时"点明主旨:虽然想归隐,但担心当下已不是可以真正隐居的时代。这句话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暗示在动荡时局中难以实现真正的隐逸理想。

全词语言清新自然,将日常景物与深沉情感巧妙结合,在描写闲适生活的同时,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展现了文人隐士复杂微妙的心境。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