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孔子(宣尼)考验学生子路(由)的故事,背后藏着深刻的教学智慧。
第一句说孔子其实心里早有人选(斯人),却故意派子路去问路。就像老师明知答案,却让学生自己探索。这种"装糊涂"是高明老师的常用手法,目的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
第二句夸赞那个被孔子看中的人(斯人)很聪明,能领会老师深意。这里的"知津"双关既指知道渡口位置,也暗指明白人生方向。说明真正的好学生不是死记硬背,而要能举一反三。
全诗通过日常小事展现儒家教育精髓:老师要懂得"留白",学生要善于"悟道"。就像现在老师布置思考题,不是为难学生,而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诗中那个会意的"斯人",正是我们学习时该有的状态——不仅知道答案,更懂得答案背后的道理。
张九成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