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漂泊在外、借酒消愁却又心怀壮志的复杂心境。
前四句是生动的旅途画面:诗人像浮萍一样带着家当在玉溪边漂泊,停靠茶楼时发现又过了一年。山城野花与手中酒杯相映成趣,望着京城街道的官柳(古代官道旁栽种的柳树),不禁想吟诗抒怀。这里用"野花配酒"和"官柳引诗"的对比,暗示着江湖与庙堂的两种生活状态。
后四句转向内心独白:诗人自信能超越其他文人("平吞馀子"),声望正在积累("倾倒诸公")。最后两句最见抱负——他渴望以老练的手腕收复故土(可能指失地或理想),最终能穿着官服("青琐"是宫门装饰,"金蝉"是官员冠饰)重返朝堂。
全诗妙在把漂泊的寂寥(过年独处)、文人的雅趣(赏花饮酒)、怀才不遇的郁闷("馀子"指平庸之辈)和建功立业的渴望,都融进短短八句中。特别是"野花配酒"与"官柳望吟"的对照,把江湖野趣与仕途理想之间的矛盾写得含蓄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