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济南趵突泉的壮美景象和深远影响,语言通俗却充满画面感。
开头两句用"玉水分"比喻泉水源头的高洁,说它从地下悄悄涌出,水花洒在历山(济南别称)的土地上。这里用"暗来"二字巧妙写出泉水自然涌动的神秘感。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泉水特点:冬天水温暖能滋养植物,春天泡茶格外清香;泉水汇聚成明镜般的水洼,最动人的是沙石间翻滚如车轮的泉眼。这里用"鉴"(镜子)和"轮"的比喻,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泉水的清澈与活力。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这泉水不仅见证了古代齐鲁两国的会盟(历史意义),还因舜帝两位妃子娥皇女英的传说增添了神话色彩。"诧世人"三字点出趵突泉令人惊叹的独特魅力。
全诗就像一组镜头:从水源特写→四季功用→动态近景→历史纵深,最后用神话传说收尾,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趵突泉的自然奇观与文化底蕴。诗人用"怜"(喜爱)这样的口语化表达,让严肃的山水诗也带着亲切感。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