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操江落花诗三十首李临淮先有属和余兴不自已遂悉次其韵(存二十三首) 其二十三 三十咸
缓步寻春到碧岩,感时溅泪湿青衫。
每归桃洞鱼同入,为献仙人鹿解衔。
飞幔忽惊金菊帐,点船虚认阿摩帆。
子规莫是情痴者,流血啼春口未缄(以上《建霞楼诗集》卷一九)。
每归桃洞鱼同入,为献仙人鹿解衔。
飞幔忽惊金菊帐,点船虚认阿摩帆。
子规莫是情痴者,流血啼春口未缄(以上《建霞楼诗集》卷一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漫步的场景,但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开篇"缓步寻春"看似悠闲,但"感时溅泪"立刻转折,透露诗人表面赏春实则内心伤感。他用"湿青衫"这个细节,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泪水的分量。
中间四句用两组典故形成巧妙对比:
1. "桃洞鱼同入"用桃花源典故,暗喻理想世界;"献仙人鹿"借用神话,表达对超脱的向往。
2. 但紧接着"金菊帐"和"阿摩帆"(可能指战船)的意象突然打破宁静,暗示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结尾最为震撼:子规鸟(杜鹃)不停啼叫,诗人反问它是否也像自己一样"情痴"。用"流血啼春"的强烈意象,把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具象化——就像杜鹃啼血,诗人也有满腔心事,即使痛苦也要诉说。
全诗妙在将春日美景与内心苦闷形成反差,用神话典故与现实意象交织,最后借杜鹃自比,把那种明知痛苦却仍要执着表达的心境刻画得入木三分。表面写景,实则写心,让读者在美丽的画面中感受到深刻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