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女词四首 其一
中堂何喧阗,明烛耀银缸。
箱帘启萎蕤,刀尺声硠硠。
大姊裁罗襦,小妹熨裤裆。
邻女赠锦段,双双绣鸳鸯。
阿母鬓婆娑,篝灯理中裳。
阿母向我言,抚汝娇且长。
十载违汝家,顿悴类媰孀。
轻轩宵在门,重整嫁时装。
女行欣有家,阿母心内伤。
牵衣告阿母,背指灯烛光。
女身如明烛,影在阿母旁。
箱帘启萎蕤,刀尺声硠硠。
大姊裁罗襦,小妹熨裤裆。
邻女赠锦段,双双绣鸳鸯。
阿母鬓婆娑,篝灯理中裳。
阿母向我言,抚汝娇且长。
十载违汝家,顿悴类媰孀。
轻轩宵在门,重整嫁时装。
女行欣有家,阿母心内伤。
牵衣告阿母,背指灯烛光。
女身如明烛,影在阿母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儿出嫁前的家庭场景,充满了温馨又略带感伤的情感。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热闹的备嫁场景(前八句)
诗的开头就像电影镜头一样,带我们看到一个灯火通明的厅堂,母亲和姐妹们正忙着准备嫁妆。大姐姐在裁剪罗裙,小妹妹在熨烫裤子,邻居还送来绣着鸳鸯的锦缎。这些细节描写特别生动,连"刀尺声硠硠"的裁剪声都仿佛能听见。
2. 母女对话(中间八句)
忙碌中,母亲抚摸着女儿说起心里话:十年没回娘家,自己已经憔悴得像寡妇一样。虽然为女儿找到归宿感到欣慰,但心里还是舍不得。这里"顿悴类媰孀"这个比喻特别打动人,既写出母亲多年独居的辛劳,又暗示她对女儿的思念。
3. 女儿的回应(最后四句)
最感人的是女儿拉着母亲衣角说的话。她指着灯烛说:"我的身影就像这烛光,永远都在母亲身边。"这个比喻太巧妙了,既符合当时的场景,又表达了即使出嫁也会永远心系母亲的深情。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日常家务细节展现亲情,比如熨衣服、收礼物这些小事都充满生活气息
- 通过母女对话展现复杂情感,既有嫁女的喜悦,又有分离的不舍
- 最后的烛光比喻既形象又深刻,把抽象的感情变得具体可感
- 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不需要华丽辞藻就能打动人心
就像我们现代人拍结婚前夜的家庭视频,记录下那些忙碌、欢笑和悄悄抹泪的瞬间,这首诗用文字为我们保存了古代一个普通家庭最真实动人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