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阳湖陈生(戊申稿,清光绪三十四年)

大江浩浩趋东海,汇为大湖涵远空。
由来江左数人物,民风虽雌文则雄。
阳湖陈生三十九,手治官书百粤走。
乞我题诗写古愁,夜半携尊酌南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陈生的阳湖才子形象,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象与人物风采的对比,展现其豪迈文采。

前两句用长江奔涌、湖泊浩渺的画面,隐喻江南人杰地灵的环境特质。虽然当地民风偏柔和("雌"),但文化底蕴却格外雄浑有力。这种反差为后文主角出场埋下伏笔。

中间四句聚焦陈生这个具体人物:三十九岁正值壮年,带着官方文书奔走于岭南地区(百粤),展现出务实能干的形象。最动人的细节是他深夜携酒求诗,这个场景既显文人风雅,又透着几分率真豪气——"酌南斗"的夸张说法,把星空当作酒杯,凸显其洒脱不羁的性情。

全诗巧妙地将地理风貌与人文气质相融合,用"大江-大湖"的壮丽背景衬托人物,最后定格在星空对饮的浪漫画面,使一个既有才干又有诗情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语言虽简练,但意境开阔,充满动态美感。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