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宁静的山野景象,以及故人突然来访带来的温暖。
开头两句写雨后清凉,阳光微露,山间戍所(可能是军营或瞭望塔)安静地立着,旗帜低垂。这里用"凉有晖"和"静山旂"营造出一种清冷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中间四句通过"野鸿"(野雁)缓缓飞过、"空叶"零星飘落,进一步强化了空旷寂寥的感觉。诗人望着辽阔的天空,似乎陷入沉思("留梦窘"可能指心事重重),而眼前贫瘠的景色("穷眄")却意外让他感到一丝安慰("慰心稀")。
最后两句是转折:正当诗人沉浸在这种孤独中时,故人(王焘)突然敲门来访。"素弦愿"可能指诗人一直期待有人能懂他的心境,而老朋友的到来就像拨动了他内心的琴弦,让整首诗从清冷转向温暖。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画面感强:雨后的凉意、飞雁、落叶等意象组合成一幅水墨画般的山野图。
2. 情感细腻:从孤独到慰藉,再到故人相逢的惊喜,层层递进。
3. 反差巧妙:前面越写寂静,越衬托出结尾"故人来"的珍贵,像阴天里突然透进的阳光。
普通人读这首诗,可能会联想到自己某次独处时,突然被朋友问候的感动——自然景色与人间温情的结合,正是这首诗打动人心的关键。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