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县醮坛联

破城四月,荡寇三年,普度值中秋,剩几家寡妇幼儿,麦饭纸钱闻夜哭;
坠魄一朝,遗民再世,沉冤逢浩劫,看今日荒烟蔓草,金铙法鼓动秋悲。

现代解析

这首《贺县醮坛联》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深重苦难,读来令人揪心。

上联写战争创伤:开头"破城四月,荡寇三年"直接点明战事持续之久,百姓饱受摧残。"普度值中秋"看似写节日,实则是用团圆节反衬人间悲剧——活下来的只有"寡妇幼儿",她们在中秋夜烧纸钱祭奠亲人,麦饭(粗劣的食物)和哭声形成强烈对比,说明战后百姓连温饱都成问题。

下联写超度亡魂:"坠魄""沉冤"形容死者含恨而终,"荒烟蔓草"描绘战后荒凉景象。道士们敲打的金铙法鼓本是为超度亡魂,却更添秋日悲凉。最讽刺的是"遗民再世",活下来的人看似重生,实则带着永久的心灵创伤。

全诗最震撼的是用具体画面说话:寡妇的夜哭、荒草中的法事、粗劣的祭品,这些细节比空喊"悲痛"更有力量。作者没有直接批判战争,但通过百姓的悲惨处境,自然引发读者对战争的反思。语言看似朴素,但中秋团圆与家破人亡的对比、超度法事与真实苦难的映照,都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