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金太初赴徐练府幕下

遁世衰翁计,忧时老将心。
君行须仗剑,我去只携琴。
国运方川至,神州岂陆沉。
只愁征调苦,语次欲沾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两位朋友分别时的场景,一位是即将奔赴军旅的老将,一位是选择隐居的老者。全诗通过对比两人的不同选择,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现实的忧虑。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 "遁世衰翁"指隐居的老者(诗人自己),看似不问世事,但"忧时老将心"透露他其实时刻牵挂国家。
- "君行须仗剑"说朋友要持剑从军,而"我去只携琴"写自己只能带着琴隐居。一武一文,一动一静,形成鲜明对比。

中间四句转向对国运的思考:
- "国运方川至"用奔流的江河比喻国运正盛,"神州岂陆沉"反问句强调对国家不会衰亡的信心。
- 但紧接着笔锋一转,"只愁征调苦"点出担忧:虽然国运昌隆,但频繁征兵给百姓带来苦难。

最后一句最打动人:
- "语次欲沾襟"描写两人说到动情处,眼泪快要把衣襟打湿。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两位老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全诗魅力在于:
1. 通过"剑与琴"的意象对比,展现乱世中知识分子的不同选择
2. 既有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又不忘民间疾苦,体现真实的人道关怀
3. 结尾的落泪场景让家国情怀变得具体可感,容易引起共鸣

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既写出一位隐士的爱国热忱,也反映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痛苦。这种深沉而克制的表达方式,比直接喊口号更有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