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晦至西晦与曹新昌议民事

行县淹朝雨,盘山转路迟。
溪声连壑起,云气并峰移。
候鸟催耕急,梯田贴石危。
农官方在野,端为有年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和曹新昌在山区考察农事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切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开头两句写行程受阻:清晨冒雨赶路,山路曲折导致行进缓慢。"淹"字既指雨水滞留,也暗示时间被耽误,为后文农事紧急埋下伏笔。

中间四句是诗中最生动的部分:溪水声在山谷间回荡,云雾缠绕着山峰移动,候鸟的鸣叫催促着春耕,梯田像贴在山石上一样陡峭。这四句通过声音(溪声、鸟鸣)和动态画面(云移、梯田),把山区特有的劳作场景写得活灵活现。特别是"梯田贴石危"这个比喻,既形象又带着惊险感,让人仿佛看到农民在陡峭山崖上劳作的艰辛。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农官之所以坚持在野外奔波,是为了确保庄稼能有好收成。"年期"指一年的收成,这两个字凝聚着全诗的核心——所有艰辛都是为了百姓的温饱。作者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端为"(正是为了)这样朴实的词语,让这份责任感显得格外真挚。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就像用文字拍了一部纪录片:既有雨中山路的真实感,又有云雾梯田的山水画美感,最后落在农官为民奔走的温情上。最打动人的是诗中那种"辛苦却值得"的朴素信念,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古代基层官员深入田间地头的务实作风。

0